一、行政区划
区、办事处、镇 面积(公顷) 户籍人口(万人) 常住人口(万人) 居委会/村委会(个)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5873.52 6.37 14.61 7 石岐区办事处 2257.66 17.4 20.2 19 东区办事处 7319.69 8.35 11.45 10 西区办事处 2517.88 4.12 6.82 9 南区办事处 4914.42 2.28 4.88 10 五桂山办事处 10122.7 0.77 2.17 5 黄圃镇 8834.81 8.53 12.73 16 南头镇 2574.71 4.39 7.9 7 东凤镇 5624.43 7.32 10.92 14 阜沙镇 3540.53 3.64 4.85 9 小榄镇 7195.99 16.09 31.63 15 东升镇 7676 7.02 11.87 14 古镇镇 5229 6.99 14.96 13 横栏镇 7573.76 5.76 7.52 11 三角镇 7012.92 5.67 8.87 8 民众镇 12186.57 7.63 9.85 19 南朗镇 15247.38 3.99 8.72 15 港口镇 7127.37 5.87 9.6 9 大涌镇 4066.01 2.93 6.8 8 沙溪镇 5240.1 6.28 9.4 16 三乡镇 9361.21 3.99 13.43 14 板芙镇 7969.67 3.44 7.7 11 神湾镇 6092.98 1.73 2.98 6 坦洲镇 12957.91 7.17 11.85 14
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,珠江口西岸,北连广州,毗邻港澳。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,5个街道办事处,18个镇,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142.3万。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。
中山古称香山,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,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(公元1152年),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。1949年10月30日,中山县解放,后来逐渐分出珠海县、斗门县(大部分)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、顺德县、新会县。1983年12月22日,撤销中山县,设立中山市(县级),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。1988年1月7日,中山市升为地级市,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。
二、语言
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,主要使用汉语方言,包括粤方言、闽方言及客家方言。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,占总人口的84%,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。
粤语方言分为4种:(1)石岐话,主要分布在石岐地区、南区和南朗镇。(2)沙田话(近顺德话),主要分布在南头镇、黄圃镇、东凤镇、小榄镇、阜沙镇、东升镇、横栏镇、港口镇、民众镇、坦洲镇、板芙镇及西区的沙朗、南朗镇的横门等地。(3)三角话(近东莞话),主要分布在三角镇。(4)古镇话(近新会话)主要分布在古镇镇。
闽语方言,主要分布在沙溪镇、大涌镇、三乡镇及火炬开发区的张家边等地。
客家语方言,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镇、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。
三、民风民俗
中山民性爱国爱乡,勤劳敦厚,富于进取,勇于创新,灵活求实,较少保守思想。民风平和有礼,与人为善,团结互助,崇尚正义。
市委、市政府在2004年重新拟定“博爱、创新、包容、和谐”为中山人精神。
中山民间艺术丰富,其中有中山民歌、舞龙狮鹤凤、崖口飘色等。中山是民歌之乡,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、高棠歌、大缯歌、客家山歌、鹤歌、姑妹歌、渔鼓、龙舟、小调儿歌等,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,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。中山舞龙分为木龙、火龙、金龙、沙龙、草龙、游龙、板龙、云龙等8个种类。2006年,坦洲咸水歌、小榄菊花会、沙溪凉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南朗崖口飘色、五桂山白口莲山歌、沙溪鹤舞、黄圃麒麟舞、黄圃飘色等5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。
中山市花为菊花。